呼和浩特:基层治理细“治”入微 幸福城市美丽蝶变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呼和浩特坚持党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市情,从问题入手,打出提升效能 “组合拳”,奏响基层治理“和谐曲”。

  为了真正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提高为民服务方面的直接性、便捷性和高效性,新城区东河街道办事处在新办公场地上,创新地将居民办事窗口区域及行政区域融为一体,打破传统办公模式的空间限制,将人名、部门名称、联系方式直接贴到工位,让群众直观了解到街道的各项工作职能,减少服务过程中的障碍和距离,让居民方便、快捷地获得所需的服务。

  “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办事处,桌子之间都是开放的。办事找的窗口像会议桌,桌上贴着这个人属于哪个办公室,感觉挺新颖的,办事很方便,而且能直接看到这个街道工作人员都在努力工作。”居民王大妈来东河街道办理社保时说道。

  “只有了解群众的‘微需求’和‘微心愿’,才能清楚要为群众干什么,要怎么样去干。”呼和浩特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刘建清介绍,“呼和浩特市把各个职能部门聚合在街道,结合新修订的《呼和浩特市街道办事处工作条例》(2023年7月1日起施行),加强街道党工委对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依法赋予街道办事处统筹协调权、指挥调度权、行政处罚权,将行政执法权力事项由99项调整为56项,撤销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将人员编制248名同步下沉至市辖区,充实加强基层一线执法工作力量。统筹整合城管、市场监督等执法力量,形成‘一支队伍管执法’,推广‘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做法。”回民区富源小区楼道内地沟污水外溢,清掏多次未见效果,社区把问题“晒”出来,居民代表、社区工作者、物管会成员一起参与协商解决,群策群力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难题。

  呼和浩特市把各方治理主体聚合在基层。持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全市35个街道成立了“大工委”,正在运行的433个社区成立了“大党委”,吸纳3542家驻地机关企事业单位作为成员,通过联席会议、定期轮值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双向服务。培育党建示范社区21个、北疆示范社区23个,79个市场监管所设立“小个专”党建指导站。深化物业党建联建,推进“红色物业”数质同抓、无物业小区清零“三项行动”、“红色业委会”扩面提质。全市实施运营管理的574家物业企业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3655个住宅小区实现了物业管理全覆盖。

  与此同时,把各级党员干部聚合在小区。推动市、区两级397家部门单位包联城区341个社区,协调自治区直属机关全面深化“区市共建”,组建党员代办队685支,暖心服务小分队2178支,开展党群服务进社区、进乡村、进小区活动10557次,全力服务好群众的“最后一米”。

  以网格为切入点,把各类服务功能聚合在网格。通过整合,将原来设置的综治、司法、党建等服务力量下沉,统一规范为基层网格。还依托“吹哨报到”机制,持续深化拓展区域党建联建,推动各类组织全面参与、全程嵌入网格治理。积极吸纳辖区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型就业群体加入网格员队伍,实行“双向服务”模式,并通过发掘小区能人、发挥志愿者力量、动员老党员参与等方式,提升网格队伍能力。

  在新城区丁香北路街道阿尔泰社区,居民李婉清阿姨刚刚跳完广场舞。谈及退休生活,李阿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每天都来社区的文体活动室练舞、学书法。每逢佳节,社区组织我们一起做月饼、扎彩灯、写福字,每一天都过得既快乐又充实,真心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创造的幸福晚年!”(记者 杨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