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印发贯彻落实国家五部委《关于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意见》实施方案,提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培养具有坚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通过开展各类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活动,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凝心聚力。各地区深入贯彻落实方案要求,结合地区实际,高标准、严要求、分层次、多样化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上千场,覆盖各族青少年10万余人,有形有感有效推动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扎实开展,在全区上下呈现全面开花、亮点突出、成效显著的良好局面。
一是注重规划设计,推动青少年交流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开展,取得积极效果。各地区坚持目标导向,把精心做好方案设计和活动安排放在首位,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目标明确、收到良好效果。呼和浩特市明确了“各族青少年主题交流活动、社会实践交流活动、志愿服务交流活动和结对帮扶交流活动”四个方面的13项主要任务,通过开展重走“昭君和亲路”交流研学、“小小石榴籽 殷殷中华情”志愿服务等各类交流活动,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呼伦贝尔市积极承接国家和自治区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与东中部、沿海发达省市青少年开展“结对子”交流活动、开展“民族团结冰上一家亲”实践交流活动、举办呼伦贝尔市青年助力乡村振兴交流活动、开展青少年“手拉手边境行”活动等十二个方面对交流计划进行安排部署。阿拉善盟从八个方面明确了全盟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围绕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结合方式,以双向交流、实践育人活动为抓手,组织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二是加大跨省区青少年交流工作力度,拓展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广度宽度。各地区依托京蒙协作机制优势,深化我区各族青少年与北京青少年的交流活动,以线上交流、冬(夏)令营等方式,推动我区各族青少年与东中部、沿海发达地区等其他省区青少年的互动学习,不断增强各族青少年对灿烂的中华文化、多彩的民族风情、悠久的中国历史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共同举办“壮族三月三 宾阳·赛罕心连心”各族少年儿童云交流活动,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展示两地特色民族歌舞表演、民俗文化、民族美食等,在线云交流活动吸引二十万余人在线观看点赞;玉泉区组织45名师生赴湖北省宜昌市开展为期5天的“石榴籽手拉手 高举队旗跟党走——内蒙古湖北一家亲青少年交流同心营活动”。包头市组织200余名学生到山西晋中开展“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风光”主题研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增强了与山西青少年的友谊、促进了两地学生的长久交往交流。通辽市库伦旗依托京蒙对口帮扶合作优势,与北京密云区职业学校举行“云青蓝”工程启动仪式,两校200名学生通过实地参观游览、“课堂+体验”等模式,感受中华五千年悠久灿烂文化,增进两地学生友谊;科尔沁区组织200名学生开展京蒙协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首都北京研学活动,通过观摩听课、交流研讨,促进两地青少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三是深化区内各族青少年之间的交流活动,丰富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内涵内容。通过开展手拉手边境行活动、爱国主义教育研学活动等,让各族青少年对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验,进一步激发各族青少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呼伦贝尔市召集中心城区的各族青少年到边境地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活动,激发青少年守好边疆的责任感、使命感;组织120余名青少年参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少年研学采风活动,让各族青少年用镜头记录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美好,深刻感受和体验呼伦贝尔市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画卷。兴安盟与通辽市共同组织各族青少年代表160余人参加以重温一段红色历史,开展一次研学拓展,同升一面五星红旗,共上一堂思政大课,体验一次职教之旅,感受一场棋艺之乐为内容的主题活动,让不同地区各族青少年汇聚在美丽兴安,追寻红色革命记忆、传承民族团结精神。
四是搭建各族新兴青年群体交流联系载体平台,增强青少年交流计划工作动力活力。通过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吸引各族新兴青年群体参与到活动中,教育引导新兴青年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者、践行者、维护者。包头市组织中国青年企业家成员赴北京市、广东省考察,深化青年企业家与沿海企业家的交流合作,激发我区优秀青年企业家干事创业、创新拼搏的激情,吸引全国各地优秀青年企业家充分认识包头发展的重大机遇。乌兰察布市举办“两岸心 草原情2023长城奇迹暨第十一届单车天使公益圆梦之旅”活动,海峡两岸60余名青年通过在乌兰察布各旗县区的4天骑行,深入了解长城文化和祖国北疆风土人情,引导海峡两岸青少年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对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认同;联系邀请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以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社会实践团成员到察右后旗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各族青年大学生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激情和担当。
五是组织青少年开展主题宣讲活动,提升青少年交流计划温度美度。通过开展弘扬中华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等多种类型的主题宣讲、比赛竞赛,激发青少年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呼伦贝尔市举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少年国学经典诵读邀请赛,组织中心城区、农区、牧区、林区的四所优秀学校学生开展活动,让各族青少年在诵读红色经典中感受激情与红色魅力,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巴彦淖尔市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我来讲 争做红领巾讲解员”全市红领巾讲解员大赛,通过“走进红色场馆、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宣传教育形式,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深埋到各族学生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