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突破 以“质”谋变 打造“首善之地” ——呼和浩特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综述

“要加快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期间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寄望内蒙古要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加快构建体现内蒙古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去年以来,呼和浩特市聚焦“五大任务”,坚持以“首善之地”的标准,聚力“六大产业集群”,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布局产业新赛道,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积蓄发展新动能,为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注入强大动力。


呼和浩特城市大脑

重点项目向“新”而行 激发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5月28日,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空天跨尺度计量基准大科学装置与高性能光栅产业化项目在和林格尔新区启动建设。

4月28日,中国移动正式对外发布全球运营商最大单体智算中心——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呼和浩特)已投产使用。

与此同时,在呼和浩特市蒙瓦阀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生产机械运转不停,工作人员动作娴熟到位,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

打好主动牌、下好先手棋。今年,呼和浩特市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重点优势领域,制定“路线图”、明确重点任务,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服务器生产项目

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集中签约了一批项目,包括星河动力新一代商业运载火箭制造基地项目、国电高科卫星物联网星座项目、感知起源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生产制造项目、箭元科技不锈钢商业液体火箭制造项目、海穆康通航飞机生产制造项目和星捷科技中国空间站低成本货运飞船总装集成测试生产线项目,涵盖多个战略性新兴领域。

伊利5G全产业链智能生态高端奶酪生产基地

和林格尔新区坚持产业先行、以产立城,立足产业优势,着力构建算数产业链、半导体产业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临空经济产业链“四条产业链”,围绕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健康,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按照年初设定的全年目标,聚焦主导产业,引进更多优质项目,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培育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产业为依托、以项目为抓手、以服务为支撑,加快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向“千亿级”园区迈进。

……

一批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项目正高效推进,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呼和浩特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正快速集聚、加速形成。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 推动新质生产力向“智”向“新”加速布局

2023年8月,世界奶业大会在呼和浩特市举行。开幕式上,国际食品科学技术联盟、中国奶业协会分别授予呼和浩特市“世界乳业科技之都”“中国奶业育种之都”称号,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正式启动。

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呼和浩特市已取得98项技术成果,其中创新集成高产奶牛性别控制胚胎生产关键技术,促使胚胎牛年单产达14吨、单头利润提高50%,推动我国奶牛良种性快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力量。去年以来,呼和浩特市紧扣建设全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建立了“政府+园区+科创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模式,打通了“科研强企、人才优企、成果兴企”路径,建成了“研发一批技术、攻坚一批难题、转化一批成果”创新发展模式,交出了一份首府科技创新的亮眼成绩单。

内蒙古5G产业创新平台机器人展示

2023年,在全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呼和浩特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第30位,居各盟市首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3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49家,持续排名全区第一;争取上级科技专项资金7.45亿元,较上年增长175.93%,创历史新高;认定登记技术合同832项,合同成交额15.06亿元,同比增长16%,处于全区第一梯队;获批建设大青山实验室,填补了省级实验室空白……一项项科技创新的突破与支撑,彰显了我市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

“今年,呼和浩特市将由两院院士亲自挂帅、顶级专家团队聚焦突围方向,领衔实施两项国家重点项目,争取在乳业、动物疫苗、生物育种、益生菌、航天航空等优势领域找点位、找团队,从自治区、市级两个层面开展突围,在一两个点上取得突破,做到起跑就领先。”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孔燕表示。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润泽新质生产力“拔节生长”

去年以来,呼和浩特市立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断开展金融政策、产品、服务创新,加强金融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伊利集团是呼和浩特“奶业振兴”标杆,中国乳业龙头,其发展壮大与金融机构支持密不可分。2023年,农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灵活运用信贷授信、票据融资等工具支持企业发展,全年实现信贷投放66亿元,债券承销90亿元,开立承兑汇票73亿元,助力伊利集团经营周转。

内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是落户呼和浩特市的大型现代化工企业,采用国内成熟、世界领先的工艺技术制备乙二醇,年产可达100万吨,是全球最大氢羧基化法煤制乙二醇项目。项目建设初期,中国进出口银行内蒙古分行为该项目投放进口信贷固定资产贷款3亿元,为项目后续融资打下了坚实基础。

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电厂百万千瓦级新能源打捆外送项目,是国家第一批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邮储银行呼和浩特市分行支持了大唐清水河、和林格尔两家新能源有限公司,授信总额共51.64亿元,期限15年,是该项目获批的首笔银行贷款,该项目批复后仅用3天完成放款,第一时间解决了项目前期资金需求。

……

城市俯瞰

金融“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呼和浩特市金融系统为项目支撑、平台建设、企业发展引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助力项目跑出“加速度”。

3月14日,呼和浩特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政金企对接会召开,市政府与有关金融机构就城中村改造、新机场建设签署了政银合作协议;多家金融机构与相关企业围绕引黄入呼(三期)、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等项目建设和企业上市辅导签署了合作协议,签约授信金额超560亿元。

如今,呼和浩特金融资源持续集聚。全市现有金融机构137家、地方金融组织68家、大型金融机构区域总部66家,上市企业、新三板和区域股权市场挂牌企业数量均居我区首位。

“我市要持续推动‘双千’目标,每年固定投资规模要保持在1000亿的规模,就需要金融‘活水’的助力,搭建好服务‘六大产业集群’企业的平台,通过金融业助力推动实体产业二产的做大做强,以及服务业的发展,后续工作当中要让金融‘活水’更好地助力我市产业发展。”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伊德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